研究表明,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父母倾向于从国外购买婴儿产品,奶粉、尿片、服装、玩具……只要与婴儿健康有关,中国父母便不吝啬于在上面花费心思和金钱。针对这一现象,路透社曾撰文报道说,中国父母担心国产婴儿用品的质量问题,更愿意高价购买进口产品,因为他们认为国外的产品更加安全,也更加让人放心。可是,事实果真如此吗?国外的婴幼儿产品就绝对安全吗?在挑选婴儿产品的时候,拒绝国产货,拥抱洋品牌,就万事大吉了吗?国际非政府组织“欧洲女性共创未来”(wecf)2月15日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欧洲女性共创未来”是一个由150家环保机构和妇女机构组成的国际非政府组织,分布于50个国家。该组织在2015年7月、8月对法国市场上出售的婴儿洗护用品进行了安全检测,结果发现,这些产品中绝大部分含有危险化学成分。抽样产品来自于药店、大型和中型超市以及有机产品商店,产品类型包括洗发液、护肤乳液、沐浴乳、湿纸巾等341种婴儿日常用品。根据欧盟消费者安全科学委员会(sccs)和法国国家药品安全局(ansm)制定的测评标准,该组织将这些婴儿洗护用品划分为“高危险”“中等危险”“低危险或不确定”3类。
wecf的调查结果显示,341种受检测产品中有299种产品含有“高危险”成分。其中19种产品(7种湿巾)的成分中含有接触式过敏原(甲基异噻唑啉酮),54种产品(包含26种湿巾)的成分中含有可能影响生育功能的苯氧基乙醇,226种产品里含有“可能导致皮肤过敏现象”的香料。
此外,181种产品中含有“中等风险”的化学成分:乙二胺四乙酸、硫酸盐和矿物油。乙二胺四乙酸是起泡类洗护产品(洗发水和沐浴液)中常见的成分;硫酸盐(包括月桂醇聚醚硫酸酯和月桂基),有发泡作用,具有潜在的刺激性;而从石油原料中分馏出的矿物油,其中可能含有杂质和纳米粒子。调查结果发现,87种产品(其中30种湿巾)中含有乙二胺四乙酸成分,50种产品(绝大部分是洗发露和沐浴露)中含有硫酸盐成分,30种产品(主要是乳液类产品)中含有矿物油成分,14种防晒产品中含有纳米粒子成分。
早在2012年12月,法国皮肤病协会就披露说,防腐剂甲基异噻唑啉酮正在代替对羟基本甲酸酯(被认为可能导致内分泌紊乱)在护肤品中被大量使用,导致皮肤过敏和湿疹现象。2014年9月,比利时限制了对防腐剂甲基异噻唑啉酮的使用,但是并没有完全禁止使用。
wecf强烈呼吁,“禁止在3岁以下婴幼儿的护肤品中使用3种高危险成分”。wecf“健康与环境”项目负责人伊丽莎白·鲁菲南戈表示,“我们惊讶地发现,几乎所有受检的洗护用品中都含有香料成分。香料完全是多余的,没有任何功效,还可能引起宝宝过敏”。
鲁菲南戈认为,“虽然今天的婴儿护理品与过去相比有了一定进步,但是出于谨慎起见,最好还是不要使用那些含有潜在危险成分的产品。”
鲁菲南戈解释说,婴幼儿的皮肤非常脆弱。皮肤酸碱值在出生后几周内是中性的,皮肤的水合脂膜还没有形成,表皮细胞得不到水合脂膜的保护,表皮细胞也还没有粘连在一起,很容易受到外界侵害。此外,婴儿屁股区域经常又湿又热,特别敏感,有害成分也更加容易通过这里的皮肤被婴儿吸收。
婴儿湿巾使用方便,无需清洗,可随身携带,因此被广泛使用。然而,wecf在检测中发现,大部分湿巾中都含有有害成分,鲁菲南戈认为“这个结果非常令人担忧”。
其实早在2013年,法国精打细算消费者协会(ufc-que choisi)就对27种婴儿湿巾进行了检测,并且发现94%的湿巾可能含有有害化学成分。而法国国家药品安全局在2012年也曾提出建议“出于谨慎,不要使用含有苯氧乙醇成分的婴儿湿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