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观察】
作者:王黎平(黑龙江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
刚刚过去的春节、元宵节,各地迎来了久违的热闹景象。线下,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在各地竞相开展,老百姓跟着唱起来、跳起来、舞起来,一片欢乐祥和;线上,直播、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上,节庆现场的热闹、喜乐穿过手机,溢出屏幕,“家乡年俗大赏”等词条下,广大网友纷纷晒图、秀幸福。
中国是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丰富的节日文化。中国传统节日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代表着中华文化的特质和精神,其中蕴含着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天文、地理、历法等人文与自然知识,它们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传承和弘扬节日习俗、理解和挖掘节日文化内涵是重要的时代课题。节日文化火起来,有助于百姓精神富起来。
传承和弘扬传统节日习俗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煮煮肉,二十七,宰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玩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每逢过年,年味儿一天更比一天浓,随着歌谣的传唱,传统年俗也随之代代传承。
节日习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承载与传递着传统。人们利用传统节日定期进行传统的仪式、传统的表演与传统的教育,使传统在民众生活中得到延续与加强。人们通过各种节俗活动,在耳濡目染中自觉理解、接受传统,从而实现传统的传递与继承。
节日期间,人们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乌兰察布站前广场表演舞龙。新华社发
传承节日习俗有其独特的文化功能,不仅能够唤醒一个民族千年以来民众群体潜移默化形成的集体记忆,而且能为一代代中国人烙上流淌在民族血脉中的文化印记、文化符号。从“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开始,中华民族用新桃符换下旧桃符,以此祈福避祸,在与亲人的团聚中开启新的一年;每年“清明时节雨纷纷”时,断魂的行人们集体追忆着逝去的故人;到了中秋月圆夜,“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今人与古人遥相呼应,寄相思于明月。节日习俗的流传,印刻着历史的痕迹,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千年记忆。这些都在印证着一个道理,节日习俗的传承何其重要。
传承和弘扬传统节日习俗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多方面着力。首先要健全传统节日习俗保护传承体系,通过开展普查,完善不同地域传统节日的节俗档案,开展区域性整体保护等,助力节日习俗把根扎得更深、在群众中的基础更牢。其次要在有效保护前提下促进合理利用,通过举办节庆活动等,为传统节日习俗提供展示平台,尤其要广泛运用直播、短视频等新媒体手段,推动节日习俗走近年轻人、吸引年轻人。再次要把保护和传承节日习俗融入国民教育体系,纳入学校教学活动之中。要在课程设计和教材中,进一步充实介绍节日习俗的内容,加强传统节日文化知识的普及工作,增强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和理解,让广大青少年更好地了解传统节日、认同传统节日、喜爱传统节日。
理解和挖掘节日文化内涵
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节日的精神核心,也是其得以传承发展的动力支撑。传统节日的当代振兴离不开对其文化内涵的理解和深度挖掘。
对于孩子们来说,过节最重要的或许是热闹、好玩。然而热闹、好玩的背后所传递的孝、亲、慈、爱文化,团圆、和谐、吉祥、如意等寓意,天人合一等自然观才是传统节日所赋予我们的最宝贵的财富。中国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其传承民族血脉、提升民族精神的价值,强化民族文化记忆、心理认同的价值,维系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家庭和睦的价值,激发与释放情感、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价值,是任何文化形式都难以替代的。
元宵节,在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分水岭镇伞里古街,民间艺人在表演川剧“变脸”。 新华社发
今天,节日文化受到更加广泛的关注,基于这种背景,我们不仅要积极倡导文明、和谐、喜庆、节俭的节日理念,努力发展健康向上的节庆文化,更重要的是要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使广大民众了解传统节日的源流及其所蕴含的文化精神,唤起国人参与节庆活动的热情,并形成守护精神家园的文化自觉,使中国传统节日成为展示和传播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阵地,成为弘扬和培育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成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重要渠道。
挖掘节日文化内涵,从宏观层面讲,应该将传统节日问题提升到传承中华民族文明的高度认识,传统节日是中华文明的结晶,是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重要遗产,是和谐社会的积极的文化力量,要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的高度进行理解与挖掘。从微观层面讲,每个节日各有其源流脉络、播布空间,也各有其习俗活动和文化内涵,对具体节日文化内涵的挖掘是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研究的基础和应有之义。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是一个内容丰富、体系完整的系统,节日文化火起来,将从精神文化层面、行为文化层面和物质文化层面给老百姓带来多维的滋养,其意义可见一斑。
赋予传统节日时代新意
习俗因传承而深入人心,文化因赓续而繁荣昌盛。岁月的推移和中华文明的发展,使传统节日不断被多种社会文化因素润泽渗透,有历史人文的大量积淀,有民族智慧、情感、生活习性的融合等,其内涵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这正是节日文化生生不息的原因。
元宵闹花灯,端午赛龙舟,月下穿针乞巧,重阳赏菊登高……多彩的传统节日习俗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已经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实际上,无论是用传统方式庆祝节日,还是不断丰富庆祝方式,我们都在赋予其新的生命,使其在时间长河的洗礼中,不断闪耀新的光芒,不断为亿万人民提供丰厚的精神滋养。
市民在湖北省博物馆的“钟鸣楚天元宵夜”灯会游园活动上体验皮影戏。新华社发
新征程上,如何激活传统节日中蕴含的家国情怀、自强精神、传统美德,并不断赋予其时代“新意”,仍然存在机遇和挑战。近几年引发广泛影响的“中国节日”系列节目让传统节日焕发出新的时代风采,同时为传统节日赋予了“新意”。这种“新意”体现在创新表达方式上,更表现在古今交融碰撞出的节日新生命上。接下来,我们还要从以下两方面促进节日文化火起来,助力百姓精神富起来。
一是挖掘传统节日的时代价值。日前,相关报道指出,只要传统节日习俗活态存留,村庄的人气便会充盈,人心也会更加充实。尤其在一些节庆活动较为丰富的地区,每逢佳节,人们欢聚在一起,用载歌载舞、竞技狂欢的形式共同营造人心欢娱、人情交融的氛围。与此同时,他们还用独特的乡间风情牵引着包括城里人在内的广大群众对乡村的记忆和情怀,为乡村振兴凝聚强大合力。此外,在讲述中国故事等方面,传统节日也越发展现出不可替代的新价值、新意义。
二是让传统节日“活”在当下。文艺创新、文旅融合等为传统文化“活”在当下、火在当下提供了广阔空间。对于很多地方来说,与其说他们通过创意让传统节日“活”了起来,满足了群众的精神文化诉求,不如说传统节日为文艺创作、文旅发展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灵感。借助知识讲座、诗词朗诵、讲故事比赛、经典诵读、阅读分享会、亲子手工制作等越来越丰富的文化活动,节日文化将持续焕发新的光彩。
《光明日报》( 2023年02月22日 13版)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pg电子官网的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