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公众参与海南碳普惠可获“碳收益”
记好“碳账本” 做个“卖碳翁”
5月8日,海口市民李女士前往一家通信营业厅办理业务,她选择步行前往。因为她知道,自己积累的步数,在海南碳普惠应用中可转化为“碳积分”,未来她可以使用“碳积分”兑换相应的奖励。
《海南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我省要争做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优等生”,走在全国前列。围绕“双碳”工作目标,海南如何运用市场机制激励社会公众参与具体的节能减排行动?今年2月,《海南省碳普惠管理办法(试行)》出台,提出运用碳普惠这一项创新性的自愿减排机制,来拓展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路径。今年4月,海南碳普惠应用依托“海易办”平台上线,作为我省首个碳普惠应用平台,社会公众可在“海易办”上建立“碳账本”,通过低碳生活方式积累“碳积分”,将个人减碳行为转化为“碳收益”,让绿色生活的好处“看得见,摸得着”。
减碳可获“碳收益” 市民变身“卖碳翁”
当天,在通信营业厅办理业务前,李女士通过“海易办”中的“亮码办事”功能,找到能使用该功能的营业厅。在办理业务时出示“海易办”二维码,即可授权办理业务,省去了出示证件、复印证件等环节。
市民通过手机展示海南碳普惠可以通过新能源车出行、步行等功能获取积分。记者 石中华 摄
办完相关业务后,她看到自己的碳账户获得碳积分2个,这是来自于海南碳普惠“亮码办事”应用场景的积分;当天手机记录到她的步数已达6000步,因此又获得碳积分5个。当日李女士的碳账户中,就已新增积分7个。“办事方便同时还能积累碳积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绿色低碳就能助力环保,还能获得相关奖励,做个‘卖碳翁’,可谓一举两得。”李女士看着自己碳账户中的积分满是欣喜。
这是社会公众使用海南碳普惠应用,获取“碳收益”的一个场景。
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信芳介绍,碳普惠是通过建立碳账户,以商业激励和碳减排量交易相结合的方式,鼓励绿色低碳行为的正向引导机制,是一项利用互联网与碳金融等方式调动社会各主体积极参与绿色低碳行动的创新做法。
个人碳账户如何建立,怎么“储蓄”,又如何获得收益?
在省大数据管理中心工作人员的指导下,记者打开“海易办”app或小程序,搜索“海南碳普惠”后点击进入,进行用户授权后,开通了碳账户。据介绍,目前“海南碳普惠”在新能源汽车出行、步行、一网通办“零跑动”和“亮码办事”四大绿色应用场景,实现绿色低碳行为收集碳积分,并且能够进行碳权益兑换。
在碳普惠应用中选择“步行”,进行授权后,碳普惠小程序将从用户手机中获取当日步行数据,根据步行数量积累碳积分。在碳积分获取攻略中记者看到,每日步数达到1000步即可获得积分,1000-5000步可获得1个积分,5000-10000步可获得5个积分,步数超过1万步将积累10个积分,每日最高积分不超过10分。
用户点击“权益”栏,就能够用账户中的碳积分兑换奖励,500个积分能够兑换一个数字海南定制环保帆布袋,积累750个积分能够兑换cdf免税满减优惠券,积分越高能够兑换的礼品价值越大。
新能源车出行是市民绿色出行的一个重要选择。点击新能源车出行进行授权后,碳普惠应用将在不泄露个人隐私的情况下,通过省新能源汽车监管平台获取车辆行驶里程等数据,用于新能源积分计算及累积。
“新能源汽车出行相较于燃油汽车,节能减排作用明显。截至2022年底,我省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19.2万辆,其中个人用户占比高达85%。”省新能源汽车监管平台负责人苏运荣认为,通过推广碳普惠,公众日常绿色出行就能获得碳积分兑换福利,对于推广新能源汽车能够起到正向引导作用。
记者从省大数据管理中心了解到,碳普惠功能上线1个月以来,已在线注册5千余碳账户,积累2万余个碳积分。
碳普惠助大型活动碳中和 第三届消博会成“零碳会议”
碳普惠不仅能让社会公众获取碳收益,也能帮助大型活动和小微企业通过碳汇量抵消的方式达到碳中和。今年4月10日至15日在海口举办的第三届消博会,是海南推广碳普惠以来大型活动实现碳中和的典型案例。
第三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时尚精品展区融入了环保理念,绿色植物随处可见。记者石中华 摄
市民骑共享单车低碳出行,到海口万绿园休闲。 记者 康登淋 摄
全方位绿电覆盖、无纸化展会服务、可循环搭建材料、绿色产品项目征集、可持续消费高峰论坛……第三届消博会期间,记者在消博会展馆现场看到,绿色理念、绿色产品无处不在,低碳绿色成为第三届消博会的特色名片。
大型活动碳中和是指通过购买碳 配额、碳信用的方式,或通过新建林业项目产生碳汇量的方式抵消大型活动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在海南碳普惠应用的“零碳会议”场景中,展示了第三届消博会实施碳中和的各环节。第三届消博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1226吨,其中绿色电力减排量为1030吨,实际排放196吨,由蓝色碳汇进行抵消。
据了解,第三届消博会绿色电力来源于中广核新能源项目,首次实现所有场馆100%使用绿色电力;蓝色碳汇来源于万宁小海红树林生态修复工程项目,该项目按照海南国际蓝碳研究中心编制的全省首个碳普惠方法学——《海南红树林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方法学》进行开发,是全省首个通过备案的碳普惠项目。省生态环境厅应对气候变化与科技财务处有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形成的碳普惠减排量可用于大型活动碳中和等自愿减排交易,丰富了生态资产价值转化路径。
省生态环境厅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后我省将进一步倡导通过碳普惠交易实现大型活动碳中和,以商业激励和碳减排量交易相结合的方式,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新时尚。
自愿参与节能减排 践行绿色生产生活
除了政府引导和企业主导外,如何让公众积极践行绿色低碳生活?碳普惠是重要路径。
海口市滨海大道路段正在行驶的纯电动双层观光巴士专线。记者 石中华 摄
出租车司机在世纪公园充电站为新能源汽车充电。 记者 石中华 摄
不同于碳交易市场,碳普惠是自愿减排机制,目的是鼓励公众和企业自愿践行绿色生活、生产方式,对为低碳社会创建作出贡献的公众和企业予以奖励,利用市场配置的作用,达到公众积极参与节能减排的目的。
“使用碳普惠应用积攒碳积分兑换奖励,是公众参与碳普惠的有效方式。”碳普惠政策制定参与者、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应对气候变化研究中心负责人邬乐雅告诉记者,目前的碳普惠应用是1.0版本,未来还将创建更多低碳场景,拓宽公众可参与的渠道。“我们希望把衣、食、住、行、游这几方面的低碳场景都有序纳入,社会公众参与的低碳场景越多,获得积分的渠道就越多,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就越高。”
作为有效实现碳中和的消费端减排机制,碳普惠机制最终目的是为达成“双碳”目标助力。在海南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教授杨小波看来,实现碳中和需要从公众参与、企业节能增效、调整产业结构这三个层面入手。“通过推行碳普惠机制,倡导公众践行低碳生活;生产方面,政府要鼓励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实现节能增效,发展低碳、绿色产业,进而推动产业结构优化。”杨小波认为,海南要加强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保护与利用,通过保护好森林、发展生态旅游、生态种植产业等增加碳汇。
事实上,围绕“双碳”目标,海南正在探索一条可持续的绿色发展之路。
今年4月9日,海南省首个茶叶碳标签——薄沙牌“白沙绿茶”碳标签正式发布。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吴晓晨解释,薄沙牌“白沙绿茶”碳标签设计中的“- 9.22kg co2e/ kg”,表示1千克薄沙牌“白沙绿茶”全生命周期排放-9.22千克二氧化碳当量,负值表示吸收二氧化碳,体现碳汇价值。创建茶叶碳标签,旨在以“碳”这门国际语言提升生态价值,助力茶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是生态产品标识制度的有益尝试和“两山”转化的具体创新实践。
目前,碳普惠工作的重点仍在推广和普及。“下一步,我们将加强海南碳普惠宣传推广工作,加快推动海南碳普惠应用普及到公众低碳生活当中,积极引入商业资源,保障碳普惠机制市场化运行的可持续性。”海南省大数据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
相关链接
《海南省碳达峰实施方案》总体目标提出
到2025年,初步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与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碳排放强度得到合理控制,为实现碳达峰目标打牢基础。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至22%以上,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0%以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目标,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继续下降。
到2030年,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重点领域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基本形成,清洁能源岛建设不断深化,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政策体系不断健全。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力争提高至54%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相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顺利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pg电子官网的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