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关心的就是中华文明历经沧桑留下的最宝贵的东西。我们文化不断流,再传承,留下的这些瑰宝一定要千方百计呵护好、珍惜好。”不久前,在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道。
瑰宝,被收藏在博物馆里、书写在古籍中,也陈列在广阔大地上。对于这些承载着中华民族基因和血脉的文物和文化遗产,习近平总书记珍之重之。
从文化遗产的传承到自然遗产的保护,从加强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到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活力……总书记从留住文化根脉、守住民族之魂的战略高度,关心和推动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工作。
今年6月10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让我们循着习近平的“文化足迹”,感悟他对传承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的殷殷期许。
关注一座山——寄语“这篇文章要好好做”
申遗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利用。习近平总书记曾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把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精心守护好,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
1999年12月1日晚,福建武夷山市一片喜庆热闹的气氛。
在摩洛哥召开的第2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武夷山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四项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也实现了福建省世界遗产零的突破。
翌日,时任代省长习近平致信武夷山市委、市政府,祝贺申遗成功。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这个无形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它对于武夷山今后的旅游事业的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它会很快地带来旅游上的一个热潮。”半个月后,习近平到南平市调研,高度评价了武夷山荣膺“双世遗”,勉励“这篇文章要好好做”。
20世纪90年代末,“奇秀甲于东南”的武夷山开始申报世界遗产。时任省委副书记习近平很关注申报的进展,积极协调推动有关工作。
△2021年3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南平武夷山朱熹园,了解朱熹生平及理学研究等情况。
当时,很多人觉得武夷山申遗可能就是获得自然遗产,在全世界浩瀚的文化海洋里可能拿不下文化遗产这一项。
具有厚重历史的城村汉城遗址是申遗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古汉城等才有了武夷山的“双世遗”。在申遗过程中,福建省文化厅就着手筹建闽越王城博物馆,以承担城村汉城遗址的保护管理工作。习近平担任主任的福建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积极予以支持。
△闽越王城博物馆。汉城遗址距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是迄今为止我国南方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的汉代城址。
在各有关方面的通力协作下,城村汉城遗址通过了验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考察团赞为“中国的庞贝城”。
世界遗产,既要利用,更要保护。习近平非常关注武夷山“双世遗”保护工作。2001年12月,他专程考察了武夷山城村汉城遗址,叮嘱“古汉城就是一块文化国宝,要认真研究,合理开发”“开发要按科学规律办事,形成可持续开发研究态势”。
以此为遵循,汉城遗址的考古发掘力度持续加大。2013年12月,城村汉城考古遗址公园被列入第二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立项名单。去年底,该公园成功入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
听一曲史诗——勉励要“把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代代相传的《玛纳斯》,是同《格萨(斯)尔》《江格尔》齐名的我国少数民族三大史诗,是礼赞英雄的经典之作。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这部英雄史诗。2022年7月的新疆之行,习近平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观看了《玛纳斯》说唱展示。
△2022年7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同《玛纳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一起。
“可以唱多久?”总书记笑着问道。
“一天一夜都唱不完。”《玛纳斯》传承人、牧民江努尔回答。
“我只能唱60分钟。”旁边3岁起就学艺、时年14岁的徒弟自愧不如。
“也不简单了!”总书记对少年说,“年轻一代要很好培养,更好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把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你们还遇到什么困难没有?”
“我想让全世界了解认识《玛纳斯》。”江努尔目光里满是憧憬。
“是要传播到全世界。它们既属于少数民族,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宝贵财富。中华文化要和世界文化更好地开展交流互鉴。党中央重视和支持这项工作。”总书记听后肯定地说。
因为我国一直持续发力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度面临失传危机的《玛纳斯》重焕生机。近些年,《玛纳斯》不仅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广泛出版发行,以其为蓝本创作的歌剧等也多次上演。这部英雄史诗走入更广阔的文化田野。
在民族地区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经常关注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在青海了解藏毯的质地,在云南敲响佤族木鼓,在内蒙古参加祈福仪式等。
△2014年1月27日,在内蒙古锡林浩特市宝力根苏木(乡)冬季那达慕“五畜祈福”仪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按照蒙古族习俗,用无名指蘸上银碗盛着的鲜牛奶弹了三下,祝福来年风调雨顺,五畜兴旺,人民幸福安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由各民族优秀文化百川汇流而成。”
正是植根于和而不同的多民族文化沃土,促成了中华文化的历久弥新。这是中华文明成为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发展至今的文明的重要智慧。
考察一座祠——叮嘱“要坚定文化自信”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眉山城内,街头巷陌,因三苏父子,氤氲着深厚的文化气息。
去年6月8日,在四川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走进三苏祠。
前厅、飨殿、启贤堂、来凤轩……总书记一路走一路思索。
△三苏祠
“一滴水可以见太阳,一个三苏祠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说要坚定文化自信,中国有‘三苏’,这就是一个重要例证。”总书记感慨道。
他从文化自信谈到道路自信:“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悠久文明历史的深厚底蕴,我们带领人民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思维,广泛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不能封闭僵化,更不能一切以外国的东西为圭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走出来的,也是从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史中走出来的。
在近期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能够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关键就在于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的关键就在于‘两个结合’。”“‘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
△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文瀚阁”内景。星空穹顶上是一幅宋代石刻天文图,传递着“文瀚阁”的寓意:中华文明如星空般浩瀚璀璨。
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
新时代十年,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视和指引下,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事业不断发展——
我国已拥有56项世界遗产,总数量居世界第二位。
截至目前,我国认定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万余项。43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居世界第一。
截至2021年底,全国累计完成古籍普查登记数据270余万部,累计修复古籍超过385万叶,制定颁布古籍保护国家标准、行业标准17项。
目前,我国已公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40座、中国传统村落6819个;全国共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3.6万多处,国有馆藏可移动革命文物超过100万件(套)。
不忘本来,方能开创未来。
正如总书记所说:“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新征程上,中华儿女将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pg电子官网的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