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是海口的底色。近年来,我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经济社会绿色发展,全面提升城市生态绿化品质,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以高水平保护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动人画卷正在展开。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2022年,我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总体情况良好,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7.3%,其中pm2.5年均浓度达到历史最低水平。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地表水国控、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城镇内河(湖)监测断面33个,水质达标率100%。国家认定的我市19个黑臭水体,黑臭消除率100%。
2月7日,俯瞰生态环境优美的海口湾沿线。 海口日报融媒体记者 苏弼坤 摄
塑造城市新面貌 提升“软实力”
沐浴明媚阳光,漫步海口城乡,目之所及草木葱茏、美景如画。走进海口美舍河国家湿地公园,新绿满树,白鹭翩飞,不少市民徜徉在公园中感受春天之美;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内,时时闻鸟语,处处听水声,湿地景色无限美好;在万绿园,姹紫嫣红的鲜花竞相盛开,游人如织,一派生机勃勃。
湿地是亲近自然的好去处。今年春节期间,生态游受到热捧,各大湿地公园迎来人流高峰。
近年来,海口创新塑造城市新面貌,大力推行“湿地 ”保护修复模式,以“湿地 水体治理”“湿地 水利工程 海岸带保护”“湿地 土地整治”等模式,建设美舍河、五源河、潭丰洋等湿地公园,以“湿地 红树林保护”模式,修复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现有红树林4783亩等,将一片片湿地打造成一个个湿地公园,提升我市生态绿化品质,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你看游客们笑得多开心,这些木棉花开得多好,公园里每天都热热闹闹的。”来自新疆的候鸟老人张新生从2017年开始拍摄美舍河湿地公园建设的视频,到现在已拍摄300多个,将公园的变化生动地记录了下来。
在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随着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中国最美小鸟”栗喉蜂虎来了,海南猫科动物的主要代表豹猫现身了,海南独有物种邢氏水蕨被发现了……相关部门统计,目前五源河湿地已监测到鸟类133种,蜻蜓种数累计记录达32种,植物449种,两栖动物12种,鱼类33种。如今的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已成为市民游客的“打卡圣地”。
百里滨海、千顷红树、万亩田洋,一块块湿地把海口“镶嵌”在蓝绿之间,一处处自然公园将湿地融入城市,一条条河流将湿地的触角伸展到每一个角落。湿地与海口完美融合,人们在湿地中探索、畅游。
秀英区金沙湾四路水塘附近,栗喉蜂虎在此栖息(资料图)。海口日报融媒体记者 石中华 摄
绘就发展新底色 增强“硬实力”
2月1日,海南东寨港(三江湾)生态修复项目火热开工。“项目将种植红树林1600亩,抚育红树林幼年林2815亩,并对鸟类、水生动物、椰林生境进行改善以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市林业局局长钱军介绍,项目实施后,将扩大红树林面积,改善红树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为国际候鸟迁徙提供良好的栖息地及食物补给条件。
放眼海口,一个个绿色项目在全市落地开花,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
在“六水共治”方面,2022年,全市共建成滨江西污水处理厂、长堤路水质净化中心等6座污水处理设施,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5万吨/天,比2021年提高了22%。截至2022年底,海口污水处理能力达到82.92万吨/天。
在改善人居环境方面,2022年,我市投入1070.97万元完成建设龙岐绿地公园、省委党校东侧淘沙路北段功能完善工程、新大洲大道与椰海大道街角绿地等8个“口袋公园”建设项目,新增公园面积共2.74公顷。总建设面积约1118.85亩的西秀公园完工并预开园,成为海口市民游客新的热门打卡点。
在垃圾分类方面,2022年,海口建设改造1500个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屋(亭)任务,完成6个乡镇标准示范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屋、消博会场馆配置2座标准化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设施;在全市21个街道和22个镇完成创建生活垃圾分类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的示范样板。
在资源化利用方面,海口市餐厨垃圾及粪便无害化处理扩建项目于去年6月底投产运行,日处理餐饮垃圾400吨、厨余垃圾200吨、粪便400吨。2022年以来,海口西秀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厂收运处理建筑垃圾10.24万吨,资源化利用建筑垃圾9.83万吨。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2022年,海口始终坚持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发展的最大优势,坚持“生态立市”战略不动摇,大手笔建设生态基础设施,大力推动城乡环境美化,为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澎湃动力,实现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
碧水蓝天映衬下,观海台成为市民游客休闲好去处。海口日报融媒体记者 苏弼坤 摄
激活绿色新动能 拓展“财富力”
在美兰区演丰镇演丰东河入海口段,一条栈道在郁郁葱葱的红树林中蜿蜒穿梭。沿着栈道前行,左侧的红树林连成片,右侧的海湾水波荡漾,不时有白鹭在红树林里出没。蓝天、碧海、绿树、白鹭,在这里绘成一幅优美的风景画。
这是在建中的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生态旅游一期项目。施工单位海南红树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祝顺保介绍,栈道将设置近10个景观造型和科研观测塔,监测鸟类和红树林生长情况,提升游客观览体验。
每到节假日,距离该自然保护区不远的渔家乐生意十分火热。据了解,依托东寨港保护区的红树林资源,当地商户不仅提供餐饮服务,有的还办起了民宿,开发了赶海、观鸟等生态产品。
作为重要的蓝碳生态系统,红树林在固碳储碳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数据显示,东寨港红树林湿地固碳总量为39.50万吨,单位面积固碳量为250.6吨/公顷。”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黄绍明告诉记者,该保护区目前正在联合科研院所开展“蓝碳试点”研究,分析碳库本地调查结果,推进蓝碳试点工作,助推实现碳中和。
“海口湿地不仅拥有湿地水稻、湿地蔬菜等湿地特色农产品品牌,多地还有效利用湿地资源结合乡村振兴工作发展产业经济,推出旅游线路等‘湿地 ’产品,为当地老百姓带来实惠。”钱军说。
水清、岸绿、天蓝的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口日报融媒体记者 苏弼坤 摄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新春伊始,海口将逐绿前行,“落子”高质量、再布“生态棋”,让海口的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pg电子官网的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