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863计划项目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南方基地内,南美白对虾蹦出产业发展的强劲音符;“一湾两岸”气势磅礴,全面绽放滨海城市美丽颜值;湛江城市规划展览馆汇集过去现在以及远景规划,正展示着高质量发展的精彩故事……
国家863计划项目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南方基地航拍。特派记者 苏弼坤 摄
踏上“港城”湛江大地,高质量发展的火热氛围扑面而来。
近年来,湛江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城市建设、生态保护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形成的经验值得学习借鉴。
看特色产业——
挺进深蓝奏响“海上牧歌”
“看,南美白对虾外表干净透明,肝脏胃轮廓清晰,说明长得很好……”7月4日上午,在湛江市东海岛,国家863计划项目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南方基地种虾育种车间内,虾池里一尾尾南美白对虾惬意游动。基地南美白对虾育种高级研发工程师胡一丞俯下身子,捞起一网种虾向记者一行介绍生长情况,话还没说完,一条条种虾从捞网里蹦出来,充满活力,蹦出了产业发展强音。
7月4日,在国家863计划项目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南方基地的养殖车间内,工作人员在查看南美白对虾长势。特派记者 苏弼坤 摄
耕耘“海上田园”,筑牢“蓝色粮仓”。国家863计划项目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南方基地正是湛江市通过提升水产育种水平、不断提升产业价值的一个范例。该基地以科技创新为驱动,通过产学研合作,充分利用科研院所及高校的技术力量,联合开展育种、育苗技术攻关。2011年,863基地联合中山大学成功选育出第一个南美白对虾抗病新品种“中兴1号”,填补了国内空白。目前南美白对虾已选育出3个新品系,1400多个家系。
挺进深蓝奏响“海上牧歌”,锻造南海科技栋梁。湛江湾实验室是广东省实验室之一,实验室聚力打造湛江海洋科技整合平台,开展科技攻关和产业孵化,成为战略科技力量。
云中俯瞰,位于海东新区的湛江湾实验室龙王湾园区临海而建,总部研发大楼、海洋生物分析测试大楼、深远海智能养殖装备实验室、近岸油田采油系统研究实验室、温差能与深层水实验室、水合物实验室等构成一幅“向海图强”的全新图景。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湛江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创新第一动力、人才第一资源,倾力推进湛江湾实验室等科创平台建设,通过创新突破抢占发展先机,以海洋科技创新发展不断集聚壮大海洋发展新动能,深远海养殖、海洋绿色能源等产业日益蓬勃,海洋强市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7月4日,在国家863计划项目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南方基地的展厅内,图片展示其深水网箱养殖成果。特派记者 苏弼坤 摄
看规划建设——
“一湾两岸”尽显无限风光
蓝天白云下,迷人的海湾是湛江闪亮的“城市名片”。“一湾两岸”巨轮穿梭,海鸥翱翔,景色旖旎,呈现出一幅多彩的城市风光画面。
城在海中,海在城中。湛江湾海域面积298.6平方公里,岸线总长度362.8千米,从北向南,金沙湾休闲中心、调顺文化中心等景点布局错落有致,仿佛明珠一般镶嵌在绵延的海岸带上,气势磅礴,成为湛江城市“会客厅”。
近年来,湛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对湛江湾的打造,尤其对湛江湾进行保护开发和各类建设活动的范围管控,通过开展湛江湾保护条例立法,高位推动,规划引领,将湛江湾的整体功能进行优化。如今一派醉人的海滨风光铺陈开来,形成“一湾两岸”的海湾城市格局。
迷人的湛江一湾两岸城市风光。特派记者 苏弼坤 摄
“2017年国务院批复城市总规定位为生态型海湾城,湛江拥湾发展,因港而兴,湛江湾是城市之魂,一直以来,政府非常重视湛江湾的保护修复、开发利用,这也造就了目前湛江形成城在海中,海在城中的城市景观风貌。”湛江市自然资源局副局长代秀龙介绍。
湛江湾作为城市发展纵向轴带,由北向南布局,依次为智创湾(高新区、海东新区片区综合开发)、都会湾(四大中心)、共生湾(融合发展)、休闲湾(霞山历史文化、滨海旅游岛屿),同时注重滨湾空间的打造,呈现山海城湾相融的独特城市景观风貌。
魅力风光,令湛江美誉度持续提升,城市滨海旅游业风生水起。在“广东100个最美观景拍摄点”评选活动中,湛江金沙湾、湖光岩玛珥湖、雷州乌石港、灯楼角、硇洲岛等5处景点入选,入选数量居粤西地区首位。
看发展前景——
“与海南相向而行”
走进湛江城市规划展览馆的《“向海逐梦勇立潮头”城市发展专题展》,迷人的热带滨海风情、田园风光、生态景观扑面而来,全面展示着这座城市的发展足迹、城市概况、规划历程、发展前景。
白鹭振翅,候鸟欢聚,与红树林相映成趣,耳边鸟鸣阵阵——湛江红树林微景观“搬进”馆内,可从视觉到听觉上沉浸式体验生态之美。而在这背后,是湛江扎根红树林生态修复,打造“红树林之城”的持续努力。
红树林是海岸卫士、固碳先锋,也是众多水鸟、水生物的栖息地,在净化海水、调节气候、防风消浪、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湛江红树林保护区有真红树和半红树植物15科25种,是我国大陆海岸天然红树林种类分布最多的地区;鸟类309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名录的45种。
展览馆内的“向海图强”篇章,“全力服务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部分字字醒目——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与海南相向而行”的重要指示要求,全面深化与海南务实合作,加快推进交通互联、产业互延、平台互补、市场互接、民生互融,全力服务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
“海南自贸港建设机遇无限,这让身处湛江的我们也感到心潮澎湃。”讲解员杨扬说道。
一组数据生动体现了两地合作的强劲韧性与巨大活力——
2022年从湛江过海南的客流量约594万人次;从湛江过海南的生产生活物资约4800万吨;形成琼州海峡1.5小时生活圈;携手开拓客源市场取得良好效果,强化区域绿色能源供应和协同保障;湛江市到海南省注册落户的经营主体约2万户;湛江153个事项可在海口等城市办理……
隔海相望、一衣带水,湛江和海口,正在认真落实粤琼两省相向而行相向发展的部署要求,深化交流合作,实现互促共进,奔向更美好的未来。
国家863计划项目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南方基地:
“藏粮于技”囤实蓝色“粮仓”
特派记者 陈丽园
7月4日上午,在国家863计划项目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南方基地,无人机从空中俯瞰,虾苗场和种苗基地星罗棋布,蔚为壮观。
7月4日,在国家863计划项目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南方基地的养殖车间内,长势喜人的南美白对虾。特派记者 苏弼坤 摄
在育种车间里,一个个圆形养殖虾池依次排列,往水质清澈的池子里投料,一尾尾个头大的南美白对虾种虾纷纷游上水面抢食,“这展示出我们的海水养殖种子充满活力。”该基地南美白对虾育种高级研发工程师胡一丞说道。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渔业种苗也是海水养殖的“芯片”。胡一丞介绍,2002年,科技部、农业部把对虾抗病毒选育的工作纳入国家863计划,成立国家863计划项目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南方基地,开展对南美白对虾等水产的育种研发工作。
此后,基地与中山大学联手开展研究工作,在国家虾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何建国的技术指导下,通过1代群体选育和5代家系选育,最终在2011年选育的新品种成功通过审定,成为国内首个获得认定的南美白对虾抗病品种。
仓廪实,看深海。近年来,该基地通过加大技术的研发投入,在金刚虾、红螯螯虾、罗氏沼虾、石斑鱼等咸淡水养殖品种亲本和苗种方面也展开了深入研发。
每天,这里迎来一批又一批访客参观学习。菠萝咕噜金昌鱼、酸菜鱼、霸王烤鱼……基地科研展厅里的一道道预制菜,搅动访客“味蕾”。在预制菜蓝海中,湛江抢抓机遇,从生产、科研、人才、贸易、品牌等多个维度出发,2022年预制菜年产量10万吨,进一步擦亮“中国水产预制菜之都”的金字招牌。
湛江“一湾两岸”:
打造城市“会客厅”“新名片”
特派记者 陈丽园
以天为幕,以海为景,这是一种怎样的景致?7月4日,在赤坎水上运动中心码头登船,领略湛江“港城”壮丽滨海风光,拥抱清新的海风与蓝天大海,答案也变得明晰起来。
湛江湾是湛江城市之魂,“一湾两岸”地区是湛江的城市“会客厅”“新名片”。湛江湾作为城市发展纵向轴带,由北向南依次为智创湾、都会湾、共生湾、休闲湾。宜居宜业宜游的高品质湾区城市图景,正吸引五湖四海宾朋共赴这座海湾城市之约。
湛江港集团副总裁林苑琼介绍,湛江港是西南沿海港口群的主体港、“一带一路”支点港,与海南有经济互补、港口互动的天然合作优势。湛江和海南港口合作前景广阔,可实现双向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当前湛江市正在落实国家《“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关于跨区域特色旅游功能区布局要求,聚焦“一湾两岸”,积极实施环湛江湾布局重大文旅项目。湛江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局将沿湛江湾打造一批时尚主题、网红主题特色街区,推进创建省级旅游休闲街区和国家级、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等。同时发展湛江湾海洋文化主题旅游,推动“旅游 ”多业态发展。此外,加强与海口及琼北地区合作,策划开发一程多站旅游线路产品,推动区域文化领域交流合作上水平。
湛江城市规划展览馆:
“蓝”与“绿”的交响曲
特派记者 邝晓霞
色调由暗转明,历史的潮流正奔腾向前,蓝色系展示湛江向海而生的基因底色……7月4日,记者在湛江城市规划展览馆观看《“向海逐梦勇立潮头”城市发展专题展》时,深切感受这座城市逐梦蓝海、挺进深蓝的奋进历程。
“展陈分为因海而生、依海而兴、向海图强三个篇章,通过艺术造型、数字联动场景、实物模型陈列、声光电 场景、光影沙盘等形式,讲述了湛江发展历史和人文风韵以及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成就。”讲解员杨扬介绍。
从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到新中国成立后自行设计和建造的第一个现代化港口——湛江港;从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到“一带一路”海上合作支点城市,湛江从未停下挺进深蓝的脚步。
黑脸琵鹭、蓝喉蜂虎、勺嘴鹬……在展览馆内,红树林绿意盎然,一只只栩栩如生的珍稀鸟类如同仙子起舞一般“盘旋”上空,为馆内增添了灵动感。
湛江市麻章区金牛岛红树林片区。特派记者 苏弼坤 摄
“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20278.8公顷,是我国最大的红树林保护区。近年来,通过采取人防加无人机航拍为主的巡护监管模式,加强红树林的保护;在修复过程中,我们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造林为辅,20年来共修复了1500公顷左右红树林。”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保护管理科科员李海燕说。
近年来,湛江加快打造“红树林之城”,“湛江红树林造林项目”成为全国首个蓝碳交易项目,成立红树林保护研究中心、红树林湿地保护基金会,组织编制了全国首个红树林碳汇碳普惠方法……湛江,正在用创新实践,演奏出一首“蓝绿交响曲”。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pg电子官网的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